7月15日成都股票配资公司,2025年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出炉。
根据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的介绍,有三大数据值得关注:在经济增速方面,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(GDP)同比增长5.3%;在内需层面,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52%,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16.8%,内需尤其是消费是促进GDP增长的主动力;关于进出口,面对美国加征对等关税等外部不确定性,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31.2%。
对于上述数据,有经济学家表示,上半年经济增速符合预期,中国正不遗余力地拉动内需,消费奠定了上半年经济高速发展的基础。同时,进出口贡献率较高,上半年内需和出口外贸两旺,中国经济韧性不断增强。
如何提升“国补”可持续性?增收仍是关键
提振消费是今年的重点工作任务之一,从上半年的经济数据来看,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52%,二季度较一季度略有提升。同时,上半年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经达到24.55万亿元,同比增长5%,二季度比一季度加快0.8个百分点,逐季提升,这有力支撑了上半年GDP的增长。
对此,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在7月15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:“可以看到内需,尤其是消费是促进GDP增长的主动力。今年消费市场的表现可圈可点。”
那么,究竟是哪些因素在推动消费增长?
盛来运在会上表示,上半年中国消费市场,在一系列扩内需、促消费政策带动下趋于活跃,发展态势向好。
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苏剑对南都记者表示,目前的消费增长主要来源于政策驱动,比如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(简称“国补”)政策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。
不过,当前有不少分析师担心因为以旧换新补贴政策,6月份之后的消费会放缓。湖北省统计局原副局长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叶青就谈到了此前“国补”限量发放的问题,他对南都记者说:“中央与地方按比例分担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,部分地方配套资金未能及时到位,‘国补’政策存在一些现实瓶颈,政策效用仍有空间。
此外,苏剑认为,随着耐用消费品等达到消费峰值之后,其政策的边际效用会递减。同时,“国补”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透支未来的消费空间,若是明年“国补”退潮,消费就会回到它一个正常的路径上,可能会低于现在的水平。
为了使“国补”政策具有可持续性,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建议,提高居民收入,增加居民就业,逐步优化初次分配,提高居民购买力。另外,推动耐用消费品转型升级,开发新功能,创造新需求。
“扩大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补贴范围。”苏剑补充建议道。
在发布会上,盛来运也表示:“消费政策还会继续加力。大家担心消费补贴政策的一些问题,有关方面已经对外宣布,下半年刺激消费补贴政策已经在陆续出台,各地也会继续出台相关措施促消费。”
“国补”政策效用显现,为何CPI仍低位运行?
基于传统经济学观点,有声音认为,上半年“国补”政策在促消费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,那么CPI(全国居民消费价格)应该大幅上涨。
然而,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,上半年,CPI同比下降0.1%。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.4%,比一季度扩大0.1个百分点。整体来看,物价仍低位运行。
对此,盛来运分析认为,近期价格低位运行具有结构性和阶段性特点。上半年,居民消费价格下降,其中食品价格和能源价格影响较大。同时,我国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,一些传统动能在调整,相关产品价格,比如跟房地产相关的钢铁、水泥、建材的价格都在持续调整。同时,新动能在成长,跟新动能成长相关的高科技产品、高技术制造业产品价格在往上走。由于新动能成长还难以对冲传统动能调整的压力,所以总体上价格仍在调整,这也是部分行业市场出清的需要。
盘和林也持有相同观点,他对南都记者说,当前,大量就业和经济总量增长来自于新兴产业,甚至未来产业,这些产业的兴旺发达是当前中国所需要的,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,但这对物价的影响很小。所以不能以传统经济学的眼光来看待通胀,而是要以经济结构优化的角度来看待中国经济。
“中国经济的结构在调整,质量在提高。”这是苏剑看完上半年经济数据的突出感受。
正如盛来运在发布会上所说的:“从上半年情况来看,新质生产力继续在加快培育和成长,从DeepSeek大模型到机器人马拉松赛,从航空航天到无人驾驶,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。”
下半年经济发力点:扩内需、稳出口、科技创新
多位专家表示,下半年的经济着力点仍是扩内需。
苏剑认为,像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存在效用递减的问题,因此需要在其他政策方面发力。建议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,同时货币政策还有降准降息的空间,要想方设法扩内需。
“同时,关于进出口,我们也要尽力稳住,这也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。”苏剑说。
对于进出口,叶青建议要有新思维。一方面,要深耕新兴市场,重点扩大对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的出口份额(上半年进出口占51.8%),针对性支持企业开拓中东、拉美等地区,利用中欧班列、跨境公路等物流通道降低运输成本。例如,对东盟出口机床、对非洲出口纺织机械等产业链协同项目,需配套专项融资和通关便利。另一方面,建设内外贸一体化体系,支持企业同线同标同质生产,打通国内国际标准壁垒。
此外,叶青建议,强化高技术产品出口,重点支持集成电路、工业机器人(上半年出口增长61.5%)、新能源装备等高端制造领域,通过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激励技术创新。
谈及科技创新,盘和林对南都记者表示,激励科技创新需要完善产权政策,完善产权政策的关键是完善法治,以法治建设来营造优质、公平的营商环境。
采写:南都记者杨文君 莫倩如 发自北京
华林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